黑客们如何在云中隐藏货币挖掘僵尸网络?

黑客长期使用恶意软件操控僵尸电脑,但是安全研究人员Rob Ragan和Oscar Salazar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黑客放着免费的资源不用,却喜欢窃取无辜受害者的计算资源?

下个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Black Hat会议上,Ragan和Salazar计划透露他们如何只利用免费试用和免费增值账户,在线上宿主程序服务上构建一个僵尸网络。这一黑客组合使用自动化操作生成唯一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集体为这些免费账户注册,构建一个大约一千台电脑组成的基于云的僵尸网络。

这个在线僵尸部落能够发动统一的网络攻击,破解密码,或挖掘价值数百美元一天的电子货币。相比劫持电脑,通过从云账户构建僵尸网络,Ragan和Salazar相信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合法的。

“我们本质上建造了的一台免费的超级计算机”,Ragan说,他和Salazar目前在一家全咨询公司Bishop Fox做研究员。“我们肯定将会有更多的恶意活动出自这些服务。”

像Google、Heroku、Cloud Foundry、CloudBees这样为开发者提供在遥远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管理他们应用程序能力的公司,经常转售像Amazon和Rackspace公司拥有的计算资源。Ragan和Salazar测试了超过150个这些服务的账户创建过程。只有三分之一需要证书——附加的信息比如信用卡,电话号码,或者填写验证码。

从剩下简单的三分之二服务中,他们选择了可以免费注册账户或免费试用的大约15项服务作为目标。研究人员不会指出那些脆弱服务的名字,以避免被恶意黑客利用。“很多这些公司是初创公司,他们试图尽可能快的得到尽能多的用户,” Salazar说。“他们很少思考针对这种类型攻击的防御。”

不法活动

Ragan和Salazar使用Mandrill和他们自己运行在GAE上的程序进行自动快速注册和确认过程。一个名为FreeDNS.afraid.org的服务让他们在不同域上创建无限的电子邮件地址;他们使用看上去更像真实情况的地址。然后使用一个可以让开发人员管理多个Python脚本工具的Python Fabric来控制他们成百上千的电脑。

基于云的僵尸网络的一项实验是挖掘电子货币Litecoin,他们发现,根据Litecoin的汇率,每天每个账户可以生产大约25美分,这样一个星期下来,整个僵尸网络将产生1750美元,Ragan说。

由于Ragan 和Salazar担心他们的演示带来真正的破坏活动,他们关掉采矿操作几小时,但为了测试,他们在两个星期里仅运行少量的采矿程序,没有一个被检测到或关闭。

除了Litecoin采矿,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可以使用cloudbots来做更多恶意终结者式的分布式密码破解、点击欺诈或者使用垃圾流量淹没目标网站的拒绝服务攻击。由于云服务提供网络带宽远远超过普通家用电脑,他们表示这样的僵尸网络可以给任何特定攻击目标大约20000台PC的攻击流量。Ragan和Salazar无法真正衡量攻击的规模,因为他们的测试目标没有一个能够坚持足够长在线时间,所以他们很难精确计算,“不过我们仍在寻找志愿者,”Ragan开玩笑说。

更令人不安的是,Ragan 和Salazar表示,从信誉良好的云服务上发动的攻击,目标会非常难以过滤。“想象一下,IP地址都来自Google和Amazon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Ragan说,“这才是真正的挑战,你不能将整个IP范围拉入黑名单。”

守法公民

使用基于云的僵尸网络攻击,当然,将是非法的,但首先创建僵尸网络可能不是,这两位研究者争论着。他们承认违反了不少公司的服务条款协议,但无论这样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合法争论。根据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违反这些细则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一些诉讼,如后期的Aaron Swartz。但至少有一个法院裁定违反服务条款本身并不构成计算机欺诈。大多数的服务条款违反者并没有受到处罚——这也是件好事,因为它告诉我们实际上没有多少网民真正阅读它们。

Ragan 和Salazar认为,尽管法律保护,公司本身需要实现自己的反自动化技术来阻止他们演示的这种bot-based注册。在Black Hat会议上,他们计划发布用于创建和控制他们cloudbots的两款软件,以及免遭他们方案攻击的防御软件。

毕竟,在他们的云计算实验中,并不是每个黑客都像Ragan和 Salazar一样。两位研究者表示,他们已经看到AppFog和Engine Yard关闭或暂停了他们的一些免费选项,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恶意黑客利用他们的服务进行攻击活动,另一家公司也以僵尸网络挖掘电子货币的缘由关闭其免费帐户功能。

“我们想引起大家的警觉,因为很多公司没有充分的反自动化技术来阻止这种类型的攻击“,Ragan说。“我们将会看到这种类型的僵尸网络呈上升趋势?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我们正处在“后开源”时代?

越来越多的软件不是用来出售的,而是用来增强互联网上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功能。开源的实际好处已经超过了你所看到的一面,但是现在还是有人纠结是用什么样的开源协议,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和开源协议作斗争呢?

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支持者在经过多年的激烈斗争之后,开源软件最终获胜。但这只是短暂的胜利,因为 Apache 服务器类许可证一直在虎视眈眈,GitHub 这一类支持者看样子是在下决心将开源软件归纳到自己的队伍里:即使在根本没有协议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布大量的软件代码。

难道真的是因为开发者对协议太无所谓了以至于不愿意去找麻烦,还是有什么更复杂的东西在阻挡着他们?

对GPL说拜拜

根据RedMonk的分析,GPL 协议家族的势力有的时候正在不断的减弱,2012年使用的所有的开源协议中GPL暴跌到50%,而现在一直徘徊在45%左右。

事实上,这样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有的开发者会套用这样的逻辑来分析:如果不设限的许可证(permissive licensing)很好用的话,没有许可证或许会更好。或者像自由软件界杰出人物Glyn Moody 描述的趋势那样,行业更倾向于“不设限的”许可证的关键点是——一个许可证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也许像高级职员顾问 Aaron Williamson 在2013 Linux Collaboration Summit 大会上说的那样,他扫描过1,692,135个GitHub 代码存储库,只有219,326个是具有任何可以被识别的许可证,占总数的14.9%。而这其中Apache许可证压倒性的占据这些项目的大部分范围。但更让人觉得惊讶的是尽然有那么多的代码没有任何明确的许可证。

GitHub 也帮了开源的忙

就上述所提到的对许可证的批评,GitHub 已经竭尽全力为开源许可证铺平了道路,就像 Simon Phipps呼吁的那样,公司已经推出 choosealicense.com 来帮助开发者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许可证在自己的项目里。同时他们还组成了一个很有用处的 FAQ 以分析开源许可证之间的细微差距,并详细解释不使用许可证的弊端:

一般来说,没有许可证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是赞成默认的版权法的。这也意味着你有保留所有源代码的权利,别人不能复制、分发或创建派生作品。这可能不是你想要看到的现象吧。

 

所有的这些言论和行为都会对开源许可证的推广有帮助,但这并不重要!

只要我们需要,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得到

有些人说开源不重要,支持开源的言论也不重要,但是这些都无所谓,即使这些人对企业开源冷眼旁观也无所谓,反对大势所趋事情的人就是时代的落伍者。毕竟现在的开源能够给一些重要的软件更大的话语权,就像一些重要的大趋势那样: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这些领域里不乏开源的身影。开源不再是挑战者,也不是一个失败者。

开源的道路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了,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写好代码这件事。

不行,现在的开源还没到遍地开花的境地,仍然有很多大型软件公司在放弃之前的许可证模式的基础上损失了很多盈利。但是对于正在增长的 GitHub 一代来说,代码已经不再是你销售的主要部分,而是能够确保你的服务业务能够销售出去的主要动力。Redmonk的 Stephen O’Grady 就指出:

组织已经意识到,即使是非常少的代码在实践中也是很有竞争差异的。这使得开源行动都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行为,因为提供的源代码的潜在好处本质上可能会大大超过成本投入。就许可证而言,如果代码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话,很可能不值得保护。对于那些认为他们生产的代码是可替代的资产的人来说,所提供的互惠许可证恐怕不是非必要的,只是他们不想要而已。在这种情形下,宽容协议(permissive licenses)可能就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在后开源改革时代,软件在改革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指出要远高于以往任何时候,而许可证的地位要低的多。

微软创投五期: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成热点,高中创业者出现

在近日的微软创投加速器第四期初创企业展示日上,10家初创企业向风险投资机构、业内专家导师、合作伙伴以及资深媒体人士展示了其在过去6个月加速周期中所取得的硕果。同时,微软创投加速器第五期19家初创企业名单也于当日公布。

总结微软创投加速器历期创业企业特点,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申元庆表示:“伴随国内产业发展,加速器从第一期到第四期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第一期大部分项目都定位在B2C;第二期B2B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超过50%;第三期出现很多大数据、社交网络平台;第四期,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成为重点;第五期,有数家是跟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相关。不管是在体验、工作、生产力的层面都会产生不同的颠覆式的创新。”

不仅是创业方向更加多元,国内整体创业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深有感触:“在和中关村管委会的朋友聊天时,我们发现十年前中关村创业的人还很少,创业的规模、文化和整个环境都差一些,但过去的几年里,中关村已经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创新亮点,超出了我们的预测。如今走在中关村创业街,能够深刻体会到创新的热情和氛围。中国现在市场规模最大,随着阿里的上市,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近乎一半都来自中国,而这些企业的主力市场就在国内,尚未大幅走向海外。但这恰好也说明了国内创业的潜力。从我们五期创业企业方向来看,已经多元化。而从创业者成熟度、项目质量上看,也越来越与硅谷相近,虽然技术方面总体还稍微差一些,但五期比起前面几期技术创新方面多了很多。”

更大的变化是,在海外上演的“故事”如今在微软创投第四期和第五期中也开始呈现:大学学生,甚至高中学生,休学创业。对此,张亚勤表示:“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比较保守,选择的是相对有经验、有一定规模的创业项目或者商业计划书。但到了第五期,我们觉得可以尝试新的方向了,包括连续创业者,早期创业者等。其实我自己并不倡导同学们休学来创业,但是在这两个例子中,创业的同学对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有主见,很有想法,也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的支持。为了这样的创业者,我们还特别去他们的学校了解情况,并确认16岁创业是否合规合法。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元化的创新。但是我不鼓励大家不上学,也不希望这变成一种风气。”

微软创投加速器中国驻企技术官沈强说:“我们的创业氛围、文化氛围,社会对于创业的容忍度、支持度在不断上升,现在不仅有很多的大学开设跟创业相关的课程,为创业者打下一些知识和文化的基础,还有很多领先的中学,来到微软创投加速器,沟通在中学的创业教育和商学教育。我们并不鼓励休学创业。因为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能力之后,创业企业创始人所建立的团队更加持久、稳定。”

当对创业的追求已经发展到“你不能吃、不能睡,你就是被燃烧了,要现在做,马上做”(微软创投第五期宣传口号)的时候,任何的选择显然都更加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