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网盘记,“草莽”时代将要结束

近期,国内某知名网盘产品因被举报“涉黄”问题,而被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整改。这是网盘产品发展数年来的初次整改事件,网盘产品在国内已经发展数年之久,网盘产品的黑暗面,并未如同其快速发展的用户量一样被媒体曝光,这次所爆料的“涉黄”内容仅为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黑暗面在隐蔽着。

任何UGC产品肯定都是需要审核的,维基百科、百度百科、贴吧、SNS社区等,平台方都会针对内容进行审核,以防用户恶意上传不良内容。网盘发展早期,用户上传内容是几乎不经过审核的,上传了就是上传了,用户点击分享之后,其他网盘用户就可以看到该用户分享的内容。即使后来部分网盘会有审核,但是作为“老牌”的网站产品,他们并没有特别强大的内容审核机制,这需要技术,同时需要人力、财力支持,对“小网盘”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

网盘上飘荡着的“数不清、理还乱”的内容

一般综合型的网盘产品,会针对用户分享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软件、教程、游戏、文档、电影、图片、小说、源码等,其他用户就可以通过分类来寻找用户分享的各类内容。在这些涉及到软件、教程、游戏、文档、电影、图片、小说、源码等的内容当中,有好的内容,也有不好的内容,平台方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容分辨机制,是不会对内容进行审核的,这就造成了网盘上流传着“数不清、理还乱”的内容,没人能够分清楚这些内容质量如何。

这些“数不清、理还乱”的内容究竟又如何黑暗呢?


1.游戏外挂。上图为某网盘产品当中截取的最近上传文件和最受关注文件,其中最近上传文件中,所有的内容皆为游戏外挂,而在最热门文件当中,也是由外挂以及其他软件组成。很明显,外挂是损害了游戏厂商的利益的。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用户上传时间以及用户下载次数,像此类内容在网盘当中多不胜数。当然,外挂产品也会像新闻内容一样“过期”,不用千万别忽略了用户的能力,他们更新的外挂会随时出现在网盘上。

2.盗版小说。盗版小说在互联网充斥的是比较厉害的,在百度搜一下“TXT小说全本下载”,可以看到很多根本不具有版权的网站都可以下载到该小说。A用户从盗版网站将小说内容下载以后,分享到了网盘网站,B、C等更多的用户会通过网盘进行下载。要知道网盘肯定是不具备小说版权的,同时也不具有网络小说的相关执照的。用户将小说内容独立存储在网盘上,这个是不影响的,但是开放传播就涉及到版权问题,这个时候网盘肯定是不能助纣为虐的。

3.涉黄内容。能引爆用户眼球的内容当中,涉黄的内容是要比普通内容流量要大的,所以网盘平台肯定不忍心自己的流量被切割。这里面就涉及到网盘的盈利问题了,大部分中小网盘平台是靠流量“吃饭”的,他们需要依靠流量来拉动广告,数不清的弹窗广告,其中唯一能吸引用户的,就是分享的“涉黄”内容,即使再多的广告,对这部分内容有需求的用户,也还是能接受的。仅仅依靠普通用户分享的内容,很难带来大量流量,没有流量,广告费就没法挣了。

涉黄内容的另一条利益链是会员费,普通内容,用户是不会去花钱来充会员的,只有“涉黄”内容出现的时候,系统提示用户充值会员,这部分来源成为中小网盘平台新的赢利点。

4.违法内容。线下厕所张贴的各种小广告,也通过网盘顺利的流通出来了,他们利用用户的心里漏洞进行宣传,网盘的开放性,让其他用户可以自由的浏览这些内容。

图为某网盘平台的tag页面中,最新的标签内容,其中就涉及到违法信息。

网盘的“草莽”时代将要结束

和社交网络、网络视频、网络小说等同时代的互联网产品不同,早期发展的网盘 “草莽式”时代将要结束,其发展的盈利模式还是停留依靠大量垃圾流量,通过“擦边球”战略诱惑用户注册会员,这种盈利方式在相关监管还是“空白”的情况下还尚可,但是只要相关监管出现,这种“擦边球”战略势必会成为政策监管下的炮灰。

大部分一流厂商的网盘也逐渐进化到个人云模式,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即使相关内容能开放分享传播,其内容也必须经过相关平台的审核。可以说现在网盘的发展模式是一边开放,一边监管同时双管齐下,避免网盘滋生为互联网暗黑内容的传播平台。

目前,国内的网盘产品有百度网盘、115网盘、永硕e盘、即得网盘、5566网盘、萤火虫网盘、一木禾网盘、云盘、趣盘、华为网盘、迅载网盘、金山快盘、盛大网盘、纳米网盘、163disk网盘、微云(原QQ网盘)、360网盘、够快网盘、vdisk网络硬盘、飞速网盘、威盘、yunfile网盘、彩云网盘、咕咕网盘、城通网盘、119G网盘、酷牛网盘等,细数下来大大小小的网盘产品多达30款左右,还有国外的网盘产品。

很难见到其他的互联网同类型产品居然能同时存在如此多的产品,数量一多,再加上监管空白,有的网盘厂商就很容易走上“歪路”。

在新的形势下,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将走上监管这条道路,不一定是其他方面的监管,是来自于平台自身的监管,自身对互联网、对用户负责,不让自身成为“垃圾”滋生地。随着BAT开始在网盘产品上大刀阔斧的发力,中小型网盘产品,很可能被堙没在BAT等巨头的合力包围当中,至于监管,某知名网盘平台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流程在企业内的作用及成熟度

从李·克拉耶夫斯基和拉里·里茨曼合著的《运营管理——流程与价值链》第7版里的流程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运营的过程实际就是执行企业中众多流程的过程,企业中的所有工作都是与流程以及流程构成的价值链有关的。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活动都是由各种流程组成,这些流程最终输出的是企业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流程作为企业和公共组织的重要资产,与它们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流程支撑企业和组织的战略落地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所做的计谋,其中包括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如果企业是一艘船,那企业的战略就是船头,业务流程是船身,战略引导企业到达企业目标,而业务流程则承载着企业的部门、岗位、绩效、业务等,推进企业不断前进。在图1.5所示的“安东尼模型”中,战略是金字塔的塔尖,而战术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则是让金字塔落地的地基。

流程打通企业和组织的经脉

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MIS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ERP等系统分布在不同的职能部门,成为支撑企业运营的基础,如下图所示。

 

流程通过企业服务总线打通企业的经脉

 

但是由于存在“部门墙”,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个的职能孤岛或信息孤岛。流程通过结合企业服务总线打通了企业的经脉(就像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让流程成为流经企业框架的血液,赋予了它们生命,并更加清晰地定义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企业变得鲜活起来。例如,“会计”是一个职能设置,但“会计将发票寄给客户”是一个业务流程,这种为完成某个业务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流程,可以简单如一次会议的安排,也可以复杂如发布一个新的产品。可以说,流程将成为下一代企业应用关注的核心。Gartner预言,它将是“现代应用开发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当企业应用重点转移到对流程的管理后,IT将变得更有弹性,软件将更快地响应业务单位的需求,组织将变得敏捷并向实时企业方向迈进!

“部门墙”: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就“部门墙”的问题,我们认为始于亚当·史密斯的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理论在工业化革命时代为人类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产力的提高也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根据劳动分工理论而诞生出来的“科室制”的组织机构,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科室制强调的是稳定和控制,强调的是局部效率而非全局效率,强调的是垂直型管理,因此也就产生了“竖井式”的部门墙将,企业的各个部门隔离成了一个个竖井。而在现代企业中,变化成为了企业的第一要素,那些能很快适应变化的敏捷性企业成为了佼佼者。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也越来越紧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一切都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们能够对企业进行及时的调整,打破“部门墙”让整个企业协调一致起来。

在管理领域,众多的管理大师们也对此问题研究已久,并推出了“项目型”的组织结构、“M型”的组织结构、“矩阵型”的组织结构等。

流程保障企业和组织的敏捷性

敏捷是如今最火的一个buzzword,企业要敏捷,IT开发者要敏捷,整个中国都要敏捷(ThoughtWorks公司就曾主办过“敏捷中国大会”)。为什么要敏捷呢?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企业要敏捷。现今的整个中国正处在变化的洪峰中,变化以及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这个国家带给人们的最大想象。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使得电信、金融、政府等关键行业的企业级应用需求都在不断地变迁。大到新政策的发布、组织间的兼并与收购、新业务模型的涌现,小到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的调整、新创意的产生,这些来自市场、管理、技术等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组织对变化环境的不断适应就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应用不得不面对的鲜明现实。因此敏捷就成了永恒的主题。

企业运营的过程实际就是执行企业中众多流程的过程,企业中的所有工作都是与流程以及流程构成的价值链有关的。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活动都是由各种流程组成。因此,企业要想敏捷就必须建立敏捷的流程体系,通过流程保障企业的敏捷。我们来看一段公司领导层的情景模拟对话。

地点:某某公司,老总办公室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
对话场景:公司老总对着市场总监、营销总监、CIO一顿猛批……
老总:你们这帮笨蛋,你看某某shopping mall,推出某某营销活动都半个多月了,为什么你们还没推出新活动?你们为什么不敏捷?
(旁白: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眼睛齐刷刷地杀向CIO。)
CIO也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财务系统不敏捷,我们的MIS不敏捷,我们的市场和营销系统不敏捷,我们的整个IT系统都不敏捷!
老总:要怎么才敏捷?
CIO:我要SOA,我要BPM。

这段情景模拟对话要说明的是,企业要想敏捷地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必须依赖于基于信息技术(BPM和SOA)实现的流程。

流程在企业内的成熟度

流程对于企业有重要作用。既然流程对于企业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流程在企业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呢?或者说,流程的应用到底处在什么层次上呢?关于这方面,IBM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熟度模型,用来评估企业的流程现状或者说成熟度,如图所示。

 

IBM公司提出的企业内流程的成熟度模型

可以看到,流程在企业内的成熟度被分为了六个阶段,依次是:

 

  • 初始阶段(Intial),流程可能还没未定义,或者定义了也还未被执行或遵从;
  • 筒仓式阶段(Siloed),或称为多重竖井结构,形象地说,就是像竖井一样,各自隔离,流程虽然已经被定义了,但是各自为政,存在着“部门墙”;
  • 协调阶段(Aligned),这个阶段相对于筒仓式阶段,企业的各个“竖井”或者“部门墙”已经被打破,整个企业的流程进入了协调一致的阶段;
  • 流程驱动阶段(ProcessDriven),企业的整个运作依靠流程来驱动,创造力及新产品都是通过流程创造出来的;
  • 持续优化阶段(Continuously Optimized),企业的流程能够做到持续的度量和优化,能够随需调整,随优调整;
  • 自主阶段(Autonomic),即流程能够动态地自我优化,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理想化的阶段,即流程本身已经具备自我优化的能力,可以用流程来优化流程。

 

根据以上的描述,结合我们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企业仅仅处于第二个阶段的筒仓式阶段,即企业内部已经定义了很多的流程,但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只有少数的企业进入第三个阶段,整个企业有了统一协调一致的流程,顶级流程自上而下逐级分解,各个流程互相关联。而国外的一些企业已经进入了流程驱动和持续优化阶段。

流程、流程管理及流程技术三者的关系

流程、流程管理及流程技术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阐述这三者的关系前,我们再来明确一下它们的概念。

 

  • 流程:流程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办事的过程”,例如安妮的面包房中的面包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流程。
  • 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实际上来自于企业管理领域,和企业管理一样,它是一种管理的方法论,主要阐述流程管理相关的理论、方法、模式等。
  • 流程技术:流程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流程进行计算机化的相关技术。在流程技术出现之前,流程的运转是依赖于人去跑腿的,例如某人要请假,必须先到前台领取纸质的请假单,填写完毕还要亲自找领导签字等。

 

它们三者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在了下图中。

从图中可以看出,流程、流程管理、流程技术这三者的关系非常清晰地跃然纸上。

 

  • 流程是企业和组织内被管理和支撑的对象,它承载着企业和组织的运营。
  • 流程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方法论,用这些方法论来管理企业和组织内的流程。
  • 流程技术则是对流程管理方法论的支撑和实现,将流程管理的方法论实现为软件系统、软件工具。

 

 

流程、流程管理、流程技术三者的关系

图下方提到的业务应用则是基于流程技术的产出物WFMS和BPMS进行搭建的。对于流程、流程管理、流程技术、业务应用,这四者详细的术语分布及界定情况,下表给出了相关的分析。

流程、流程管理、流程技术、业务应用四者的术语分布表

 

可以看到,OA、ERP、CRM、SCM等属于企业的业务应用的软件系统,而WFMS、BPMS属于流程技术领域的软件系统,是一种中间件,是为业务应用系统做底层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