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家庭云中心 联想B诠释PC发展新思路

如今家中谁没几部手机、一两台电脑(笔记本、台式机)、当然也最少会有个平板电脑。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计算设备,我们会发现有时反而变的无所适从:经常会忘记以往的照片被存在那台电脑里、在电脑上观看的电影到了pad上还要重新调整进度……信息计算设备的丰富反而将我们所拥有的数据无情的打碎了,而面对这么多设备我们也出现了选择惶恐症。唉,丰富的设备反而成为我们享受信息乐趣的累赘!

什么是家庭云?

如何让各种设备“和谐”相处?如何让丰富的数据被更好的利用?我们先将这些问题放一边,来想一想什么是我们梦想的家庭数据解决方式:

某个周末的下午,我和老婆一起在厨房为晚上全家的晚餐做着准备,当然这并不耽误我们观看最新的港剧《法证先锋3》,因为我们可以利用pad直接在厨房观看。1小时后饭菜准备齐全,而这时剧中的阿sir也在破案的关键时刻,关机去吃饭?不用,我们只要记录进度,将饭菜端上桌,打开电视就可以继续观看剧情;新的美剧已全部下载完成,但一个人在电脑前观看太闷了。没事,通过共享文件夹我们全家可以一起在电视前观看,甚至我可以在电脑前观看,在厨房做饭的老婆则通过Pad观看,而我们的进度是一样的。



这些美好的梦想总是很多很多,但如何实现呢?通过网线把家里的IT设备全部链接起来,然后设置好共享,然后再教会所有家里人如何操作,然后再……慢着慢着,首先我们可不希望自己的家中网线多的像盘丝洞,其次也许你是个技术达人,但你无法要求自己的妻子、父母和孩子也像你一样是个IT通。我们家中需要的是一个不需要复杂设置的家庭云中心,所有的用户数据存于一处,无论是电脑,还是Pad,手机,甚至是家里连接网络的电视,都可以直接无缝播放视频、图片、音乐,甚至是游戏的进度,应用的状态,家庭的生活会带来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云的概念有别于现在各家存储、网络厂商大谈的云计算,它的概念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主要是致力于解决家庭中计算设备之间的关系。目前联想已经在不久前推出了联想家庭云的解决方案,它将电脑、手机、pad、TV之间的关系完美的协调在一起,让用户可以初步实现我们上面讲到的梦想家。

什么是家庭云的中心?

家庭云中有很多设备:电脑、手机、pad,未来还会有智能电视,那什么是这些设备的中心呢?

很多人首先想到了智能电视,确实电视作为家庭计算设备中最大的屏幕,确实是分享观看数据最好的方式,但也正是因为屏幕的大给用户使用智能电视带来很多不便。首先就是操控方式的不便,目前电视主要还是使用遥控器操控,这让用户使用它设置很多功能很不方便。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电视依然要承担观看公共电视节目的功能,因此它也就不可能成为常时间处理数据的平台。



那么是pad和手机吗?确实他们总会在我们手边,并且操作起来也很方便,但过小的屏幕、基本为0的数据计算能力以及存储空间,让他们也就只能成为配角。

在我看来电脑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家庭云的中心,请注意我这里说的电脑不是笔记本,而是一体式电脑。我们通过联想家庭云中配置的联想终结者B来进行分析。首先是数据计算能力,联想终结者B5配置的英特尔或AMD处理器都具备当下最强劲的家庭数据运算能力,这让它可以轻松应对3D游戏、高清播放、甚至是多设备通过它多程序同时运行。第二海量的硬盘为家庭云计算提供无线的存储空间,电影、照片、视频都可以存放其中,并且保证安全。最后也是关键,大多数用户已经熟悉了电脑的操作方式,因此让联想终结者B作为家庭云的中心,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各种设置也并不是难事。



总结

家庭云时代来了,我们的家庭更一步接近心中梦想家的形态了。联想家庭云选择了一体式电脑作为中心,更好的降低了大多数家庭进入家庭云的门槛,所有设置只需鼠标轻松一按,剩下的事情就是去享受家庭云带来的乐趣了。

云计算的简史 云计算的特点

1983年,太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

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将与台湾台大、交大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将云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

2008年2月1日,IBM(NYSE: I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全球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

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尔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云计算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6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1400个至4000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Steinbuch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分校、英特尔研究院、惠普实验室和雅虎。

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

2010年3月5日,Novell与云安全联盟(CSA)共同宣布一项供应商中立计划,名为“可信任云计算计划(Trusted Cloud Initiative)”。

2010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

2011年2月,思科系统正式加入OpenStack,重点研制OpenStack的网络服务。

2012年初 YUNVM云主机在中国云计算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云计算的特点

(1) 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 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象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 极其廉价。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对于云计算,李开复(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钱庄。 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

“云计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谷歌、IBM这样的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把“云”做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

(一)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二)“云”时代

目前,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们用PC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盘坏了,我们会因为资料丢失而束手无策。

而在“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的好处还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云”,其他IT巨头,如微软、雅虎、亚马逊(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云”。

届时,我们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但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

(三)云计算的几大形式

1、SAAS(软件即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这样能够减少成本。Salesforce.com是迄今为止这类服务最为出名的公司。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 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类似的服务

2、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

这个主意很早就有了,但是知道最近才在Amazon.com、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储服务和虚拟服务器的公司中新生。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3、网络服务同SAAS关系密切,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是提供单机程序。

4、平台即服务另一种SAAS,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5、MSP(管理服务提供商)

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6、商业服务平台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7、互联网整合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